□记 者 王桂利
通讯员 杨 宇 张铁成 报道
本报泰安讯 5月27日闭幕的山东农业大学第七次党代会提出到2030年学校发展目标:努力建设优势突出、特色鲜明、国际知名的高水平大学。
为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,该校结合“十三五”规划的制定,科学谋划未来发展。“国家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,各省区市均出台了‘双一流’建设方案,大学发展由政府选择性发展向大学竞争性发展的模式转变,高等教育迈入深化改革、调整结构、提升质量的新阶段,”山东农业大学党委书记徐剑波告诉记者,“作为区域行业类院校,山东农大还面临着推进农业现代化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、山东省‘两区一圈一带’战略等任务要求,学校要主动对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,准确把握高等教育发展规律,以更开阔的国际视野和更长远的战略眼光谋划未来发展,谱写学校各项事业的新篇章。”
为实现到2030年的发展目标,山东农大提出了“三步走”的总体部署:
第一步:从目前到2020年“十三五”末,筑基攻坚阶段。学校在培养优秀人才、打造一流学科、积聚创新团队、造就领军人才、开展高水平研究、服务国家与山东省重大战略等方面取得新进展,新增1—2个学科进入ESI排名前1%,建成23个国内一流学科、1—2个国际一流学科方向,新增10个以上国家和省部级创新团队,拥有100名左右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的专家学者,进入山东省一流大学建设行列,基本建成国内同类高校一流前列的高水平大学。
第二步:从2021年到2026年建校120周年,巩固提升阶段。学校育人质量明显提高,会聚国内外有重要影响的学术领军人才20名左右、创新团队30个左右,5—6个优势特色学科进入国内一流,3—4个学科方向进入国际一流,产出一批标志性研究成果,成为综合实力位列全国百强的知名大学。
第三步:从2027年到2030年“十五五”末,全面突破阶段。学校核心竞争力显著增强,形成卓越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、科学技术创新体系、社会服务支撑体系、国际交流合作体系,会聚一批国际学术大师和协同创新团队,产出更多国际上有重要影响的研究成果,部分办学指标达到国际一流水平,进入国内一流大学建设行列,建成优势突出、特色鲜明、国际知名的高水平大学。
为实现这个目标,学校提出,要“打造人才学科高地、构建开放创新格局、深化体制机制改革”。通过实施质量提升战略,深化教育教学改革,完善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,着力培养高素质人才;实施特色引领战略,调整优化学科结构,促进交叉融合集成,着力培育高水平学科;实施开放共赢战略,推进合作办学,提升学术影响力和国际竞争力,着力推进全方位合作;实施资源优化战略,完善配置及评价机制,全面提升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。
通讯员 杨 宇 张铁成 报道
本报泰安讯 5月27日闭幕的山东农业大学第七次党代会提出到2030年学校发展目标:努力建设优势突出、特色鲜明、国际知名的高水平大学。
为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,该校结合“十三五”规划的制定,科学谋划未来发展。“国家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,各省区市均出台了‘双一流’建设方案,大学发展由政府选择性发展向大学竞争性发展的模式转变,高等教育迈入深化改革、调整结构、提升质量的新阶段,”山东农业大学党委书记徐剑波告诉记者,“作为区域行业类院校,山东农大还面临着推进农业现代化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、山东省‘两区一圈一带’战略等任务要求,学校要主动对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,准确把握高等教育发展规律,以更开阔的国际视野和更长远的战略眼光谋划未来发展,谱写学校各项事业的新篇章。”
为实现到2030年的发展目标,山东农大提出了“三步走”的总体部署:
第一步:从目前到2020年“十三五”末,筑基攻坚阶段。学校在培养优秀人才、打造一流学科、积聚创新团队、造就领军人才、开展高水平研究、服务国家与山东省重大战略等方面取得新进展,新增1—2个学科进入ESI排名前1%,建成23个国内一流学科、1—2个国际一流学科方向,新增10个以上国家和省部级创新团队,拥有100名左右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的专家学者,进入山东省一流大学建设行列,基本建成国内同类高校一流前列的高水平大学。
第二步:从2021年到2026年建校120周年,巩固提升阶段。学校育人质量明显提高,会聚国内外有重要影响的学术领军人才20名左右、创新团队30个左右,5—6个优势特色学科进入国内一流,3—4个学科方向进入国际一流,产出一批标志性研究成果,成为综合实力位列全国百强的知名大学。
第三步:从2027年到2030年“十五五”末,全面突破阶段。学校核心竞争力显著增强,形成卓越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、科学技术创新体系、社会服务支撑体系、国际交流合作体系,会聚一批国际学术大师和协同创新团队,产出更多国际上有重要影响的研究成果,部分办学指标达到国际一流水平,进入国内一流大学建设行列,建成优势突出、特色鲜明、国际知名的高水平大学。
为实现这个目标,学校提出,要“打造人才学科高地、构建开放创新格局、深化体制机制改革”。通过实施质量提升战略,深化教育教学改革,完善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,着力培养高素质人才;实施特色引领战略,调整优化学科结构,促进交叉融合集成,着力培育高水平学科;实施开放共赢战略,推进合作办学,提升学术影响力和国际竞争力,着力推进全方位合作;实施资源优化战略,完善配置及评价机制,全面提升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。